砥砺奋进人物篇(三)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记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钟育彬教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桃李芬芳

再传喜讯!

2024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结果公布,我校参赛学生斩获国际一等奖5项、国际二等奖17项的好成绩,获奖率为43.14%,远超出32%的平均获奖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2支广州大学队还进一步获得特等候选奖Finalist,实现了广州大学从没获得特等候选奖Finalist的突破,同时获奖队伍数也为参赛以来最多,再创我校历史新高。

提及广州大学的数学建模,必须要提到撑起广大数学建模半边天的人物——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钟育彬教授。

在2010年以前,广州大学在数学建模比赛里从没有拿过国家一等奖。之后,钟育彬教授负责指导数学建模竞赛。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大学的数学建模比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获奖队伍逐年增多。在国家教育部牵头主办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9项、国家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16项、广东省一等奖10项,2016-2023年连续7次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奖。

14年的带队经验,让钟育彬教授对数学建模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认为,数学建模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它从实践中来,也应该到实践中去。如果要学好数学建模,必须多观察实际的情况,然后将知识学以致用。其次,数学建模不是数学人的专利,不必要求数学专业的人才能够做数学建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第一个成功应用数学建模的典范应该是牛顿,他首先是个物理学家,并不是纯粹的数学家。”他说,作为数学专业的人,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学会与其他专业互相渗透,互相启发,这样才会取得更快的进步、更大的成就。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学建模也是一个人与天地相参的过程,“教天人大事,育生命自觉”,学习数学建模要从人生发展这个角度去学,无论是中学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去参悟建模的奥秘。


优秀指导教师获奖证书

尊敬老师的老师

38年前,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青年学子钟育彬来到了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前身之一),这一扎根就是38年,他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今天头发斑白的博雅长者。但他一直没有忘记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导师汪培庄先生的谆谆教诲。汪先生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创新,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深深地影响了钟育彬教授,在他的引导下钟育彬教授迈入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大门,为日后在教师行业默默耕耘、潜心研究埋下了学术的种子。

以学生为荣的老师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钟育彬教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每当谈起自己的学生时,钟育彬教授总是发自内心地为学生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始终坚信,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老师如同学生的父母,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施教,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他在校期间指导获竞赛奖的2015届学生陈洪葛于2021年获得第十五届国家级的钟家庆数学奖,他两度获评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21年11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三十周年优秀指导教师奖”,近两年他指导的博士后在SCI1区发表6篇数学建模在物理和化学的应用论文,获得同行的好评。

不接电话”的老师

“在上课的期间,我就非得把手机给关了,无论是谁打电话我都不会接。无论是教学、上课、做科研还是行政工作,我都是非常专注,非常投入,这也是我能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 在专注这件事上,钟育彬教授身体力行。他认为,专注可以提高效率,所以无论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方面,他都能迅速地统筹安排,并且保证每件事情互不影响。除了专注工作让钟育彬教授受益匪浅之外,他还强调协调各类事情的重要性,就像弹钢琴一样,哪个地方该自己下重一点手,哪个地方只要轻轻地带过,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顺利地把那些轻重缓急的事情处理好,这使得钟育彬教授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条不紊的清晰。

30多年来,钟育彬教授也从一个当年的“青椒”成长为今天硕果累累的老教授、“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广遍四海、成绩斐然。如今,他教授的身姿依然活跃于三尺讲坛,名师风采令无数学子神往,他的教诲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