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拥有数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数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授权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的“数学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方向。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科的承担学院,现有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院士1人,拥有全国首届高校百名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获得者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其中1项平台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级各类项目共97项,科研经费达到3665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80篇,其中被SCI、EI、ISTP以及TSTP收录2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获专利发明5项。数学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数学与交叉科学实验室为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为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复试笔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9数学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含奥林匹克数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
(不招同等学力) | 复试参考书目: ①《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②《高等代数》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 |
070101 基础数学 01泛函分析 02函数论 03常微分方程 04代数 05动力系统 06偏微分方程 07数学教育研究 08竞赛数学 09分形几何 10代数几何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数学分析(自命题); ④833高等代数(自命题) |
复变函数 | (不招同等学力) | ①《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②《高等代数》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③《复变函数论》钟玉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 |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非参数统计与试验设计 |
同上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不招同等学力) | ①《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②《高等代数》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 |
070104应用数学 01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02生物数学 03密码学及其应用 04应用偏微分方程 05 非线性分析 |
同上 | 01,02,04,05方向:常微分方程 03方向:离散数学(1) |
(不招同等学力) | ①②同上③《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④《离散数学》董晓蕾,曹珍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模糊信息决策与最优化 02计算机与网络中的智能优化方法 |
同上 | 离散数学(2) | (不招同等学力) | ①②同上③《离散数学导论》徐洁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 |
070102计算数学 01偏微分方程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02网络安全 03智能信息分析与处理 04 稀疏信息处理与仿生机器智能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3数据结构(自命题) ④834微积分与线性代数(自命题) |
离散数学(1) | (不招同等学力) | ①《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清华大学出版社)②《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③《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④《离散数学》,董晓蕾,曹珍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
0451教育硕士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自命题) ④924数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自命题) |
初等数学研究 | (不招同等学力) | 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总分150分,参考书目:①《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心理学概论》赵国祥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③《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④《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⑤初等数学研究包含 a.《初等代数研究教程》林国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b.《初等几何研究教程》王林全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
学科名称 | 主要招生导师 | ||
070101 基础数学 | 白定勇、曹广福、丁明、郭志明、何建勋、廖运章、刘春根、汪火云、王友德、王晓峰 | ||
070102 计算数学 | 李海洋、彭济根、唐春明、唐屹 | ||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万丽 | ||
070104应用数学 | 冯永平、高平、蒲学科、彭俊好、尚亚东、孙春友、王术、庾建设、郑波、周展 | ||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 钟育彬 | ||
学科名称 | 主要招生导师 |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9数学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含奥林匹克数学) | 廖运章、卢建川、吴伟朝 | ||
学科名称 | 主要招生导师 | ||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 曹广福 蔡云鷺 常春艳 廖运章 卢建川 唐春明 王晓峰 吴伟朝 赵红星 钟育彬 | ||
男,1936出生,数学家。1963年从复旦大学调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从事核武器研制中有关的数学、流体力学问题及其数值方法研究和数值计算工作。1982年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7年至今,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994年和1998年两次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61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及生物数学模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IAM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和其它省部级基金10余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6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首届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连续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连续主持了三届国家级创建名牌课程项目,主持了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编了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过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南粤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1966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离散系统、泛函微分方程及生物数学模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ournal of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和其它省部级基金3项。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1956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程民德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调和分析与小波分析的理论与应用,被邀请为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与德国《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主持和参与多项教育部、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广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197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稀疏信息处理及其在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2008年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2010年—201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7年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非线性分析,包括非线性哈密顿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中的闭测地线问题,辛流形与辛拓扑等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方向。1999年晋升南开大学数学学院教授,2002年成为南开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已培养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已获得博士学位)。在非线性哈密顿系统周期解的多重性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创新群体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资助,因为出色的科研工作,曾得到中国数学会钟家庆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与人合作得到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64年出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特别是在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数学教育比较、数学学业成就测量与评价、数学教师教育等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研究课题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学成果“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方向:晚清数学史、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数学学业成就测量与评价、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数学教师教育等。
1967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稀疏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泛函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98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期间,分别于 1998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2014年晋升为二级教授。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155篇,其中被SCI收录115篇。主持国家级和国际项目10 余项,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各1 项。自1999 年起持续赴境外进行合作研究与访问,与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学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男,1981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研究,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于2009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于2011至2012年到美国布朗大学做访问学者,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的数学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两部,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男,1977年出生。1999年在云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2005年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获基础数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为教授,2015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现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和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研究领域的主要期刊上,如Transaction Amer. Math. Soc.,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IAM J.Applied Dynamical Systems等。
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发展方程理论及应用,孤立子与可积系统,无穷维动力系统理论。2003年被选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获省科技成果奖一项,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篇,其中SCI和EI收录40余篇,被《Mathematics Reviews》、《ZBI Math》摘评70多篇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0多篇次。
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组织工作委员副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应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学及其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和子课题项目各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近年来在《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亚密会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被SCI、EI、ISTP等检索80篇,拥有专利5项。先后到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进行学术访问。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中国数学会理事(两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2011年入选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2012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流体动力学方程、动理学Kinetic方程和量子力学方程以及航空发动机动力学模型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ARMA, SIAM J Math Anal,CPDE,JDE,M3A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1项和专项2项。2012年独立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197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曾到美国进行一年的学术访问,近年来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Geometric Analysis》、《Journal of Operator Theory》《Integral Equations and Operator Theory》、《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基础数学,具体研究方向为几何分析。九十年代中期与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K. Uhlenbeck,丁伟岳院士一起从无穷维辛几何的观点提出从一个黎曼流形进入辛流形的薛定谔流,并研究了此种流的局部存在性与唯一性。此项工作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及引发一系列后续研究。王友德教授在调和映射、几何流及其相关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值的结果。于2000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进入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
1965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数学会理事, 广东省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泛函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及其它重要科研项目10多项。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ity”、“Proc. Roy. Soc. Edinburgh”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五届“秦元勋数学奖”、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六批先进个人。